陆陇其一面摆事实、讲道理,劝说李枚吉,一面激励李枚吉,说他是豪杰之士、秉礼之士、高明之人,既反对李枚吉通过非正常途径进入仕途,又希望他励志好学、前程远大。陆陇其是李枚吉的岳父,他对待女婿李枚吉的态度,和他对待儿子陆定徵、陆宸徵相类似,充分展现了一个长辈的教导和一个岳父的关爱。
与李枚吉婿(二)
旧岁悬望婿辈有高发①北来者,可以一慰契阔,不意竟寂寂也。文教日兴,青年不可不奋志努力读书。读书又当知有向上一途,不可专事俗学。在北方,见吕晚村②所刊《小学》《近思录》最精,曾寻看否?此是晚村病殁③,拳拳④为学者之意,不可不时玩味也。家务虽不能尽摆脱,然要见得此中都是道理,触处皆是此理流行,则不患俗务累人矣。愚在此掣肘⑤事尽多,幸于此看得一二破,心不为所动者,只欲随时随处尽其职分之所当为耳,然正难言之。大计⑥后,傥得免罢黜,亦当寻一脱身计,不能久向劳扰⑦中作生活矣。
诸外孙读书何如?经宜多读,宁迂其途,勿趋捷径。更宜教看《小学》,以正其根脚,不必急急学时文也。今岁江南钱粮蠲免⑧,有田者应推广皇仁,稍宽佃户之一二,庶为不失本心,不识吾婿以为何如?署中俱各平安,勿烦挂念。惟萧然景象日甚一日,无可奉寄,殊为歉然。人归匆匆,不多及。
去年总是盼望着几个女婿中有人能从乡试中脱颖而出,来京师参加会试,顺便过来看看我,聊以慰藉久别之情,不曾料到竟然没有人能成行。当今,文化教育日益兴旺,青年人不可不振奋志气努力读书。读书又应当知道还有奋发向上的路子可走,不可专门从事世俗流行之学。在北方,我看到吕晚村先生所刊的《小学》《近思录》最为精良,你找来读过了吗?吕晚村先生虽已病死,但这些书中蕴涵着他处处为读书人考虑的拳拳之心,不可不时常把玩体味啊。家里的事务虽不能完全摆脱,但要在这些事中看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道理明白通晓,便不会被世俗事务所累。我在这边虽然掣肘的事情很多,幸亏对此能够看破一二,心里不为这些杂事所触动,只是随时随地尽职尽责本分做事罢了,不过这些话也是难以说清楚的。大计之后,假使得以免除罢黜,我应当寻找一个脱身之计,不能长久地在劳苦烦扰中生活。
各个外孙读书情况怎么样呢?《四书五经》应该多读,宁可走些远路,也不能走捷径。还应该教他们读《小学》,以奠定基础,不必急着去学八股时文。今年江南地区钱粮减免,有田地者应当推广皇帝的仁德,对待佃户稍微宽松一点,这也是不失本心的做法,不知道你认为如何呢?我这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挂念。只是萧然的景象一日甚过一日,没有什么可以寄送给你的,真是很抱歉。送信之人急匆匆要走,别的就不多说了。 高发:旧指科举考试合格,被录用。 吕晚村: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号晚村,浙江崇德(今属桐乡)人,清初思想家、诗人、时文评论家。清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年间拒绝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后为躲避征召,削发为僧。吕留良死后,清雍正十年,因“曾静案”被剖棺戮尸,吕家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等。清康熙十一年夏,陆陇其曾到嘉兴府城拜会吕留良,彼此之间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陆陇其受到吕留良的影响,更加坚定了“尊朱黜王”的信念,最终成为清廷表彰、入祀孔庙的一代醇儒、理学名臣;而同样倡导“尊朱黜王”的吕留良,却因其强烈的“华夷之辨”及其因国难家难对清廷的深深仇恨,导致他远离朝廷,隐居刻书,不涉政治,最终更因湖南人曾静读了其书之后的食古不化行为而被追究,因此遭遇劫难,剖棺戮尸。两人际遇,大相径庭,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病殁(mò):病死。 拳拳:诚挚貌。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掣肘:原意指拉着胳膊,比喻有人从旁牵制,工作受干扰。 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 劳扰:劳苦烦扰。 蠲(juān)免:免除(租税、罚款、劳役等)。
陆陇其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补受灵寿知县,康熙二十九年六月离任,在灵寿知县任上将近七年。从“北来”“大计”等词语来看,这封信当是写于陆陇其担任灵寿知县期间。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四年,免江南、江西、山东、山西、湖广等省七十四受灾州县赋税;康熙二十五年,免直隶、江南、浙江、湖广、甘肃等省二十七受灾州县赋税;康熙二十七年,免江南、江西、湖广、云南、贵州等省三十三受灾州县赋税;康熙二十八年,免江南历年积欠的赋税二十余万两;康熙二十九年,免直隶、江南、浙江、甘肃等省三十二受灾州县赋税。从“大计”“今岁江南钱粮蠲免”等说法来看,这封信可能写于康熙二十八年。
信中,陆陇其希望大女婿李枚吉振奋志气努力读书,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他专门提到了吕留良的刊刻《小学》《近思录》等书,要求李枚吉朝夕阅读,不时玩味,以了解圣贤道理。他在提醒李枚吉“不可专事俗学”的同时,还强调要从世俗事务中见到道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在人情世故中通晓圣贤道理。陆陇其的学问从阅读《四书五经》和体味社会人生中得来,他一方面注重经典阅读,重视圣贤道理的学习体会,另一方面重视社会实践,重视世俗事务的体验感受,把书本上的间接知识和社会上的直接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学习观。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尤其是在校学生,在读书学习之余,更应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陆陇其还过问了外孙们的学习状况,要求李枚吉教孩子们“宁迂其途,勿趋捷径”,多读《小学》,打好底子,“以正其根脚,不必急急学时文也”。从几封信中可以看出,陆陇其以身作则,对儿子、女婿、外孙的要求都是读圣贤书,做正经人。有这样的父亲、岳父、外公,真是他们的福分。
陆陇其在信中也提到了他的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对于工作,他说:“愚在此掣肘事尽多,幸于此看得一二破,心不为所动者,只欲随时随处尽其职分之所当为耳,然正难言之。”陆陇其清廉耿直,不容于世俗官场,因而举步维艰,仕途艰难。工作上的有些事情,信中难以言明,只能努力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做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了。至于生活,他说:“惟萧然景象日甚一日,无可奉寄。”灵寿县太爷任上的陆陇其经济状况依然艰难。陆陇其在给儿子和女婿的每封信中都会提到囊中羞涩,生计艰难,可见经济困难一直困扰着他。陆公如此清廉,又如此困顿,让人不胜感慨。
此外,陆陇其还提到“今岁江南钱粮蠲免”,他希望“有田者应推广皇仁,稍宽佃户之一二,庶为不失本心”,由此可见他的勤政爱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