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寡母的人家艰难,更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所以邻家偷了鸡,也要如此处理。人都是要面子的,千万不要让人家难堪。你维护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会有羞愧感恩之心,也会反过来维护你。戊辰年(1628)张履祥十八岁,他将这些往事记下,也是在琢磨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祥一日濯手①,先慈曰:“盥盆中有水。”祥求温者,不许,曰:“一濯犹畏寒,将何用乎?”终不许。
履祥有一天洗手的时候,先母说:“洗手盆中有水。”履祥想要温水,先母不许,还说:“洗一洗手都怕冷,将来又有什么用呢?”终究不许加温水。濯手:洗手。
此段体现了张履祥母亲家教的严苛。严父去世,慈母不得不一变而为严母。一般人对待子孙往往是宠爱太多,其实管束严苛些,用度俭朴些,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就连温饱也当控制在七分左右,多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
先慈尝戒曰:“不义之财,虽得不富。惟劳苦而得者久长,即义者亦如此也。汝父存日,常与我将今比验,终无万一不验之理。”
先母曾经告诫我说:“不义之财,虽然得到了,也不会富起来。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劳辛苦而获得的,方能长长久久。即便是正当的财富,也是如此。你父亲在的时候,常与我将后来发生的事情(指不义则不富,义则长久富贵)加以比照,一万件中没有一件不应验的。”
财富的得来,义与不义,以及子孙守得住与否,若加以比照、检验,结果往往如此。所以张履祥强调“惟劳苦而得者久长”,这也是历代家训文化的一条真理。教育子孙,一定要知劳苦,不求意外之财。
示儿一
甲辰冬日示维恭。汝生,父年视王考①背弃之日,已多十龄②,汝今日视父在王考膝下之日,已多几旬③。父自幼遭忧④,中年患难变故无岁不有,是以早衰。年来凋损加甚,常恐旦暮不保,使汝失所,以至贻辱先人。前年秋,携汝弃家从吕先生⑤受业。先生刚直好义,势利不以动心,吾所深敬,不意远游,久而弗返。因复请于嘉兴屠先生、海盐何先生、同县邱先生、乌程凌先生⑥,皆深造自得,敦善不怠,君子人也。吾所深契⑦,平生切磋受益为多。幸俱见许,汝得纳拜。汝事之终身,奉为宗主⑧,便有向上一路。
甲辰年的冬日出示给维恭。你出生的时候,你父亲(我)的年龄比你祖父离世的年龄,已经多了十岁,你如今比你父亲(我)当年在你祖父膝下的日子,也已经多了好几旬了。你父亲自幼遭受孤儿的忧苦,中年的时候更是患难与变故没有一年没有,所以很早就身体衰弱了。近年以来身体凋败、衰损得更加厉害,经常担心自己朝不保夕,使得你流离失所,以至于给先人带来侮辱。前年的秋天,我带着你离家跟从吕先生接受学业。吕先生刚明、正直,好义勇为,不因势利而动心,是我深深尊敬的人,没想到他远游他乡,许久都没有回来。因此又请了嘉兴的屠先生、海盐的何先生、同县(桐乡)的邱先生、乌程的凌先生,都是学有深造而又自己有得,教人从善不敢懈怠,真正是君子呀!我这一生,与他们情投意合,相互切磋学问,受益极多。有幸都得到了他们的允许,你才得以拜在他们的门下。你要终身师从他们,奉为老师,就有了一路向上前进的指引。王考:此处当是张履祥对已故父亲的敬称。张维恭出生时,张履祥四十七岁;张履祥九岁时丧父,其父年仅三十七岁。张维恭出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五月,此时(康熙三年,1664)约七周岁零六个月;张履祥出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月,其父亲去世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正月,当时约七周岁零三个月。忧:指丧父。吕先生:吕璜,字康侯,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元年冬远游;五年,病逝于睦州(今浙江建德)。作者先令其长子师从吕璜,吕璜远游后方师从屠安道。即屠安道、何汝霖、邱云、凌克贞,下文还有说明,这四人均为塾师,也是作者的同调好友。契:情意相投。宗主:众人景仰的归依者;某一方面的代表与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