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株洲 [切换]
    株洲KTV招聘网 > 株洲热点资讯 > 株洲励志/美文 >  孝庄先让康熙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措施,纠正辅政大臣政

    孝庄先让康熙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措施,纠正辅政大臣政

    时间:2022-06-07 15:45:27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441次   【】【】【网站投稿
    孝庄先让康熙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措施,纠正辅政大臣政治上的失误和弊端。这使朝廷上下人心振奋,康熙的威望日益增强,鳌拜逐渐走向孤立。与此同时,康熙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洲贵族成员。他们朝气勃勃,索额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关系,也加强了正黄旗对皇室的向心力,并影响到镶黄旗。索额图对康熙十分忠诚,在清除鳌拜集团的过程中,成

    孝庄先让康熙广泛求言,制造舆论,通过各种措施,纠正辅政大臣政治上的失误和弊端。这使朝廷上下人心振奋,康熙的威望日益增强,鳌拜逐渐走向孤立。与此同时,康熙身边聚集起一批年轻的满洲贵族成员。他们朝气勃勃,索额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孝庄选中他的侄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加深索尼家族与清皇室的关系,也加强了正黄旗对皇室的向心力,并影响到镶黄旗。索额图对康熙十分忠诚,在清除鳌拜集团的过程中,成为康熙最得力的助手。

    鳌拜集团的附庸众多,盘根错节,已经控制了中央机构的各个要害部门。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动荡和不必要的损失,孝庄帮助康熙制定了“擒贼先擒王”,迅速打击主要党羽,震慑其他成员,稳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根据这个策略,康熙命索额图秘密地组织起一支善于搏击的少年卫队。康熙经常故意当着鳌拜的面,和少年卫队摔跤滚打。在鳌拜看来,康熙和这些少年只知道玩,因此便逐渐放松了警惕。

    时机成熟,行动之前,又将鳌拜的部分党羽遣往外地,以分散鳌拜集团的力量。同时,康熙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周密的部署。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鳌拜奉诏进宫,当即就被少年卫队擒拿,其主要成员党羽先后被逮捕归案。考虑到鳌拜以往为清朝所做的贡献,康熙对他予以宽大处理,免死,没收家产,终身监禁;对鳌拜的众多追随者,也只处死最主要的一些人,其余一律宽免;就连遏必隆也被免罪,仅革去太师的官职,后又将公爵还给了遏必隆,恢复了对遏必隆的信任,从而团结了镶黄旗。

    铲除鳌拜集团的政治较量,是康熙即位后,孝庄对他的一次关键性指导和帮助。当时,康熙年仅十六岁,还缺乏足够的智谋与经验。如果没有祖母的指教和授计,他很难在亲政第三年,就一举粉碎把持朝政多年、势力强大的鳌拜集团。

    另一方面,在对鳌拜集团的斗争过程中,孝庄和康熙祖孙互相加深了了解,感情更为深厚。孝庄的言传身教,使康熙逐步具备了一代明君应有的宽阔心胸与气度。孝庄指导康熙宽大处理鳌拜集团,既是对当年两黄旗大臣同心合力,拥立幼主福临的回报,也是为清朝的长远统治着想。

    清除鳌拜集团,排除了威胁皇权的潜在危险,扫除了清朝向前发展的绊脚石,康熙真正掌握了清朝大权。他在“首推满洲”的原则下,努力改善满汉关系,崇儒重道,发挥汉族官员的积极性,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政局进一步稳定,得到汉族地主阶级更广泛的拥护,经济也开始有了起色。但是,此时天下的形势并不是一片大好。清朝虽然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却仍然危机四伏。北有罗刹国(俄国)不断侵扰;西面有噶尔丹擅自称王;南面有“三藩”离心离德,东面还有台湾孤岛自居。

    康熙亲政后,书写了一张“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的条幅,悬挂在宫中的柱子上,时刻提醒自己。其中“三藩”是康熙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因为南方的“三藩”,拥兵自重,已经发展成危害国家统一的割据势力。其中,平西王吴三桂的兵力达到七万人。朝廷多次要求他裁军,吴三桂的军队却有增无减。朝廷每年要拨给“三藩”军饷两千多万,占了整个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三藩”势力的发展,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康熙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最大的障碍。这时候,正好平南王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他上了一道奏折,要求让他的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批准尚可喜告老还乡,但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样一来,触动了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的态度,假惺惺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许多大臣认为,如果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而康熙果断地下诏答复吴三桂和耿精忠,同意他们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坐不住了。

    康熙十二年(1673)底,以平西王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发生叛乱。首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接着,冒充“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举事;次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造反。康熙十五年,尚之信在广东造反。与此同时,有些地方原已降清的明朝官员纷纷响应。叛军气势凶猛,很快控制了南方广大地区,并延伸至陕西、甘肃等地。孝庄和康熙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此前,吴三桂等人的反叛之心已经露出了端倪,政治嗅觉敏锐的孝庄有所预感。康熙十一年(1672)十二月十六日,孝庄提醒康熙,在天下太平之际,应不忘武备,居安思危;随后,又通过其他措施,如令儒臣翻译儒家经典,赏赐诸臣等。孝庄帮助康熙加强统治,进一步搞好了君臣关系。因此,当“三藩之乱”突然发生,清朝统治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刻,孝庄和康熙都变现得异常镇静。

    康熙十三年(1674)元旦,吴三桂起兵反叛的消息传到京城。清廷仍然和以往一样,举行盛大的朝贺和筵宴,以此向臣民显示最高决策者无所畏惧的气概,以及与叛军决战决胜的信念,起到了安定朝野,鼓舞士气的作用。

    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时,为了笼络民心,他脱下清朝的官服,换上明朝将军的盔甲,在明永历皇帝的墓前,痛哭了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但是,人们都记得很清楚,引领清兵入关的是吴三桂;杀死永历皇帝的,还是吴三桂。

    吴三桂在西南一代的势力很大,所以战争开始时,叛军打得很顺利,一直打到湖南一带。此时,吴三桂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同意出兵造反。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的战火愈加蔓延。康熙十三年(1674)十二月,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起兵叛乱,并迅速占据汉中、兴安之地,阻绝川陕栈道。康熙任命都统、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急速赶赴陕西,总辖全省满汉大兵,以剿灭王辅臣。

    图海收复平凉后,王辅臣投降,清朝西北战场出现转机。叛军大为震动。尚之信、耿精忠看到形势对吴三桂不利,便也投降了。吴三桂开始打了一些胜仗,可另外两个藩王背叛他,使他的力量渐渐削弱,处境十分孤立,战争进行了八年,吴三桂的形势没有好转。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可是,就在这年秋天,吴三桂暴病身亡,他死后,清军对吴军进行猛烈地进攻。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藩服毒自杀,吴军投降,自然,“三藩之乱”平定。

    最新便民信息
    株洲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