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打渔和砍柴指隐居生活【评点】,袁行霈等注释《林庚推荐唐诗
渔樵:打渔和砍柴,指隐居生活。
【评点】 袁行霈等注释《林庚推荐唐诗》:红叶飘萧、云收雨散的秋天傍晚,诗人登上潼关驿楼,纵目四望,北面的中条山和南面的华山巍峨耸峙,苍翠的树色随着逶迤的山势向西延伸,喧腾的黄河带着巨响远泻大海。全诗境界壮阔,气象雄浑,毫无衰飒情调。(第189页)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这是一首题壁诗,味结句之意,则赴阙恐非所愿。驿楼是沿途的传舍,行旅栖宿的地方。此诗题中虽没有宿字,但在字句中可以看出是那夜宿在驿楼,秋晚雨过,四望风物,因动吟兴。所以诗中关于时间空间的问题,亦应注意。这诗虽是晚唐的诗,但是看他格调,却可直追初盛。中间两联,语气的阔大,声调的铿锵,炼字的遒劲,对仗的工稳,处处和盛唐诗不相上下,因此我们对于唐诗初盛中晚的分界,看了此诗,其间不免发生疑问。要知道诗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常常异其作风的,似乎不能一概而论的。读者可即就此诗和前诗两相比较,看他作风是否相同。可知以时代来划分诗的格调的问题,就大有研究的价值了。(第241-242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凡作客途风景诗者,山川形势,最宜明了,笔气能包扫一切,而句法复雄宕高超,斯为上乘。许诗其佳选也。开篇从秋日说起,若仙人跨鹤,翩然自空而降。首句即押韵,神味尤隽。三四句皆潼关左右之名山,太华在关西,中条在关东,皆数百里而近。残云挟雨,自东而西,应过中条而归太华。地望固确,诗句弥工。五句以雍州为积高之壤,入关以后,迤逦而登,故树色亦随关而迥。余曾在风陵渡河,望潼关树色,高入云中,深叹其“迥”字之妙。六句言大河横亘关前,浩浩黄流,遥通沧海,表里山河之险,涌现毫端。以上皆纪客途风景,篇终始言赴阙。觚棱在望,而故乡回首,犹梦渔樵,知其荣利之淡也。温庭筠亦有《潼关》诗云:“十里晓鸡关树暗,一行寒雁陇云愁。”与此作同工。非特饶有韵味,且“晓鸡”句用鸡鸣度关事,运典入化,可为学诗之炳烛。(第21-22页)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泛清瑟:弹琴。泛,一种弹奏指法。瑟,弦乐器,似琴,五十弦或二十五弦、十六弦。
萝:蔓生植物。
“淮南”、“自觉”二句:化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而知岁暮”、《楚辞·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等语。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亦是咏物诗之一,只咏的是早秋景物,并无所谓感慨寄托。题是早秋,不是中秋、暮秋,取材措辞,就得字字切“早”。此诗以“清瑟”二字,领起秋景。以“残萤”、“早雁”、“晓还密”、“晴更多”、“一叶下”、“洞庭波”等词,扣足“早”字。颔联上句是俯察,下句是仰观。颈联上句是近看,下句是远望。从高低远近描绘早秋景物,即是有话可说,不感枯窘。结末二句,完全是用的早秋典故,倘然泥定了淮南与洞庭二地,说有连带关系,那就不能解释。古人诗中往往有将两三个绝不相关的地名,同用在一首诗中,都须活解才是。(第240页)
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