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铸。
当别人富贵时,我仍坚守仁德之心,当别人拥有高官厚禄时,我仍坚守节义之道,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本来就不会为富贵名利所束缚;人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命运,思想意志若专注于某一方面,意气感情自必为之转移,所以有才德的君子绝不会受制于命运。
《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君子立身于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常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才德,更重要的是他能安贫乐道,不贪不义之财,不慕高官厚禄——正如孔子的门生颜回,生活清苦,却能乐在其中,虽然“一箪食,一瓢饮”,但“回也不改其乐”。这种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的境界又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呢?
由此可见,一个人但求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诱惑,则无论处境如何都能身心安乐。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肝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眼睛看不清的症状;肾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耳朵听不清的症状——疾病虽然产生于人们所看不见的脏器,但症状必然发作在人们都能注意到的地方。所以,正人君子想不在人们看得到的地方犯错,就必须在看不到的细微之处也不犯错。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犯案,虽然别人不晓得,但逃得过良知的谴责吗?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件:有一名歹徒利用假日潜入银行偷窃,他在顺利窃取了巨款之后,将钱分装两袋拿走。隔天银行发现钱被偷了,赶紧报警处理。警方追查好些天,仍然毫无头绪,后来竟在一次临检中告破。原来,歹徒在拎着袋子逃离现场时,因为紧张而不慎在地下道口掉落了一袋赃款。为了该不该回去找寻赃款,歹徒犹豫了好久,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地下道口。当歹徒四下张望之际,一辆巡逻的警车恰好经过,觉得此人形迹可疑,于是下车盘问。歹徒做贼心虚,以为警察是来缉拿自己归案的,便不打自招,这件银行失窃案就这么告破了。
所以,一个人的存心不可不慎,尤其是有才德的君子,更需要慎独其身,不管在何时何地都尽量少犯过失。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人心如果不产生私欲妄念,又何必要去观察心性呢?佛家说:“观心,反而是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将其整齐划一呢?”庄子说:“物我齐一的人,实际是把本来同属一体的东西给分割开了。”
心无其心,并非说心是不存在的,而是告诉人们心中本来空无一物,世人无须自寻烦恼。物本一物,也并不是说物只有一个,而是告诉人们万物本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分得太清。人应该超然通脱,无牵无挂,而修身观心只证明了你对于名和利的执着。人与万物本为一体,有意去使它们平等化,恰恰证明了你认为它们是不平等的。
一个心性明澈的人不必去修身观心,这样无异于邯郸学步,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心障,失去本心。一个物我合一的人也无须鼓吹众生平等,那样只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上去,从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 《杂阿含经》把诸佛菩萨称为?“大医王”从四个方面治疗众生的?[图]
-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争强好胜事事都想高人一等就容易遭到他人的嫉妒[图]
- 赵简子即赵鞅晋定公时为卿卒谥“简”窦犨(chōu)鸣犊窦犨字[图]
- 凛凛岁云暮 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 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 同[图]
- 吴楚柏举之战 定公四年、五年齐鲁清之战 哀公十一年楚白公之难[图]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图]
- 王仙芝(?~)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原以贩卖[图]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图]
- 孽灾祸常人总是说盛衰祸福相互依存祸会变成福福会暗藏祸得失不会[图]
- 这是杜丽娘带着春香游花园时的几段唱词把一个深闺少女的曲折心情[图]